新聞資訊

公司新聞
行業新聞
我國銀行場景金融建設成效如何
時間:2020-08-14  來源:管理員

          近年來,各家銀行零售轉型持續推進,如何獲取更多的客戶流量、并成功實現經營轉化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。談到客戶獲取與經營,就離不開場景、平臺、流量等熱門詞匯,在競爭加劇的背景下,銀行在場景建設和經營上紛紛加大資源投入,主要措施有兩種,一是自建平臺、構建場景;二是在原有業務及產品基礎上,延伸服務邊界,嵌入更多場景。

          那么,銀行場景建設和經營的成效如何呢?不同銀行的側重點又有何差異?小編基于公開資料,對部分全國性銀行的情況進行了梳理,供業界人士參考。

一、信用卡APP


          信用卡是最容易切入用戶日常生活場景的業務之一,能夠為銀行的零售業務帶來豐富的交叉銷售資源,因此多家銀行以信用卡業務作為零售轉型的排頭兵,在建設自有平臺與場景打造方面,信用卡APP被委以重任。

          招行銀行“掌上生活”APP于2010年上線,2019年發布8.0版本,以“連接億萬人的生活、消費和金融”為愿景,在進一步強化信用卡主營業務的基礎上,除飯票、影票、出行、便民服務等重點場景外,積極探索拓展內容生態、品質電商、汽車生活等生活場景,重構與用戶的連接。

          截至2019年末,累計用戶數9126.43萬戶,其中非信用卡用戶占比31.51%。2019年,掌上生活APP金融場景使用率和非金融場景使用率分別為76.21%和73.90%,日活躍用戶數峰值903.58萬戶,期末月活躍用戶數4664.34萬戶。

          2019年,交通銀行“買單吧”APP新版正式上線,圍繞用戶最為關注的優惠與福利,整合升級福利社、領券中心、活動中心等優惠陣地,上線彈性還款、ETC、移動支付一鍵綁卡、賬戶安全管家、日歷賬單等新產品,截至2019年末,累計綁卡客戶數達6077萬戶。

          此外,中信銀行“動卡空間”APP在2019年發布的6.0版本中打造了個性化服務、實時推送賬戶信息、以及智能語音業務辦理等功能亮點,聚焦“吃穿玩樂購”等高頻生活場景,拉動月活增長;廣發銀行“發現精彩”APP構建“生活電商+金融場景”的循環服務,2019年末累計注冊客戶4116萬戶,綁卡客戶2675萬戶;光大銀行“陽光惠生活”APP2019年月活用戶達1045.32萬戶,同比增長83.45%;民生銀行“全民生活”APP截至2019年末注冊客戶突破2000萬戶,基于APP平臺的“全民易分期”、“惠買單”等創新業務取得良好市場反響;興業銀行“好興動”APP2019年度新增綁卡用戶825萬。

          整體看來,股份制銀行信用卡APP表現更為突出。相較國有大行而言,股份制銀行傳統零售客戶基數有限,信用卡業務獲客、運營模式較輕,在零售業務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因此,多家股份制銀行在信用卡APP的建設與經營上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與精力,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。

二、自建電商平臺

          憑借網點數量、品牌知名度等優勢,國有大行即便是與互聯網公司相比,其在基礎零售客群的總體數量上也占據著一定優勢,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,如何提升用戶的活性與黏性、挖掘客戶價值?部分銀行著手搭建自有的電商平臺,在為客戶提供更為豐富的場景的同時,也實現了與金融產品的有機結合。

          工商銀行“融e購”電子商務平臺于2014年1月12日正式營業,目前已匯集數碼家電、汽車、金融產品、服裝鞋帽、食品飲料、珠寶禮品、交通旅游等十幾大行業,數百個知名品牌,近萬件商品。工行1.5億個人網銀用戶可以憑網上銀行用戶名和密碼直接登錄,訂單高于100元即可在線申請逸貸業務,同時商城也支持積分抵現支付訂單。

          2019年,工商銀行實施融e購2.0改版升級,推出新版商城和移動端商戶中心,全方位提升客戶體驗與智能化水平。優化線上分期服務,將分期產品與線上消費場景有機結合。持續推進特色板塊建設,加快布局采購、差旅、跨境電商、司法拍賣等重點領域。2019年末,融e購用戶達1.46億戶。

          郵儲銀行于2019年推出“郵儲食堂”,全面融入居民“衣、食、住、行、醫、教、文、體”等各類生活場景,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的新零售模式,進一步拓寬獲客渠道,同時豐富手機銀行服務場景,有效提升手機銀行客戶活躍度。截至2019年末,累計實名用戶達1138.71萬戶。此外,郵儲銀行也在年報中提及,加快推進“YOU生活”服務平臺建設,廣泛鏈接高頻消費場景。

三、其他細分平臺

          部分銀行聚焦客戶的細分需求,整合資源,推出針對性服務平臺。

          在理財、投資領域,興業銀行的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“錢大掌柜”2019年末注冊客戶數達1437.07萬戶;恒豐銀行圍繞客戶多樣化投資需求、為個人客戶打造了專業的金融服務平臺“一貫”APP,截至2019年末,累計注冊用戶達166.85萬戶,累計投資用戶達60.70萬戶,累計投資金額5248.05億元。

          此外,建設銀行自建車主服務平臺,建設面對向車主客群的全方位產品、權益、服務體系,打造一體化的智慧車主出行生態;浦發銀行推出“浦惠到家”平臺,為用戶提供衣食住行各方面品牌優惠折扣,截至2019年末注冊用戶突破100萬戶,通過構建場景化營銷獲客、廳堂聯動引流、存量客戶回饋等三大功能,初步形成了“場景化、線上化、生態圈”的零售數字生態雛形;渤海銀行全力打造線上“渤海商城商盟”平臺,通過線上流量平臺和云賬本體系打造營銷客戶的新觸點,實現客戶異業推薦與落地轉化的完整營銷鏈條。

四、零售場景推進

          在零售轉型的背景下,銀行的場景建設大體遵循兩種思路:一是以原有業務、營銷活動等為依托,提升場景覆蓋范圍,挖掘重點場景業務潛力;二是針對細分客群,打造不同場景下的特色產品。

          郵儲銀行積極推進新零售轉型,開啟互聯網場景化服務的轉變,在提供手機銀行線上加油場景、非稅電子支付場景及郵政特色場景基礎上,進一步搭建涵蓋多維度的金融和生活場景,推進打造“金融+服務”的智慧生態圈。

          中信銀行面向出國、老年、女性等重點客群,依托生態場景建設,提供金融和非金融綜合服務,強化“有溫度”的零售銀行品牌形象。針對出國金融客群,全面滿足旅游、留學、商務等不同類型客戶在出國前、中、后的金融需求,提供跨境匯款“留學匯”和英國“如意簽”等產品,打造專屬“中信銀行全球簽”小程序,向“信視界”出國金融俱樂部會員提供最新資訊、服務和權益,截至2019年末,出國客群668.78萬戶,較上年末增長18.09%;針對女性客群(家庭財富實際控制人),線下建立以“財智好少年”財商沙龍為代表的女性沙龍活動體系,線上推出“口紅財富”爆款營銷活動。截至2019年末,女性客戶數1613.35萬戶,較上年末增長20.53%;針對老年客群,在養老金融和非金融服務方面共同發力,以中信集團旗下銀行、信托、證券、保險協同組成的綜合金融平臺為基礎,全面覆蓋老年人金融、健康、學習、娛樂、旅游、精神文化生活等多個方面。在國內首推申請人年齡提高至70歲的老年專屬信用卡、每月零息的月月息存款等金融產品,實現“老有所養”。首推以7*24小時家庭醫生服務為特色的健康銀行,實現“老有所醫”。與中國老齡協會聯合出版國內首個《老年金融知識讀本》,開發20余節老年智能生活課程,萬場老年課堂,實現“老有所學”。組織豐富的老年才藝大賽活動,實現“老有所樂”。依托出國金融優勢,實現“老有所游”。推出專為老年人設計的幸福年華版手機銀行,為老年人定期提供家門口“三公里生態圈”的商戶優惠服務,實現“老有所享”。截至2019年末,老年客戶1376.21萬戶,較上年末增長17.85%。

          廣發銀行將金融服務的觸角深入到居民的衣、食、住、行等各個消費領域,圍繞客戶需求和品牌主張,創新市場營銷活動,契合商圈、海外、在線等消費場景,圍繞“城市之心”、“天空e城”、“詩與遠方”三大子系列品牌推出主題促銷活動,提升客戶消費。

          民生銀行深度挖掘汽車類、電商類等業務場景,推進住房金融、汽車保惠貸、借唄、花唄、分期樂等多個項目探索、儲備和上線。在信用卡業務方面,持續提升場景金融業務核心競爭力,合作商戶數量與質量持續提升,場景內獲客、交易、分期、品牌宣傳成效顯著。

          華夏銀行積極搶抓零售業務網貸平臺建設高地,加強場景類網貸平臺項目推動,在信用卡業務方面,強化消費場景建設,努力為客戶打造“衣食住行娛游教”等特色服務。

          浙商銀行確立并實施平臺化服務戰略,零售業務積極探索平臺化轉型,推進“e家銀”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與互聯網平臺、消費分期、健康醫療、家裝、旅游等行業應用場景的融合,打造零售金融服務新生態,特色和優勢逐步形成。

          渤海銀行持續推進“眾樂匯”營銷活動,開展兒童、老人、女性為核心的節假日主題營銷和職業體驗季活動,提升客戶業務粘性。

五、戰略場景建設

          多家銀行已將“場景建設”作為全行重點工作之一,甚至納入到了發展戰略之中。對于重點場景的布局,各行也逐漸呈現出了差異化特征。

          2019年,農業銀行推出“農銀智慧+”場景金融品牌,聚焦政務民生、消費零售、產業鏈三大領域,新增場景項目2540個。在政務民生方面,率先對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,推出智慧學校平臺,大力拓展公共事業繳費;在消費零售方面,加強社區物業、交通出行、商圈、文化旅游、建筑房產等重點領域場景建設;在產業鏈方面,依托“農銀e管家”,整合商戶統一入口,持續拓展線上場景,提升服務商戶能力。

          中國銀行采用整合場景、融入場景、自建場景三大策略,在跨境、教育、體育、銀發、交通出行、醫療健康、政務繳費、文娛旅游等場景成功投產200余個項目,其中教育場景拓展至中小學、幼兒園、培訓機構等藍海領域,與社保機構合作發行加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,2019年末累計發卡量達到1.08億張,創新推出電子社保卡、電子健康卡等線上產品,大力拓展鐵路出行場景,“鐵路e卡通”在10條線路推廣使用。在跨境場景建設方面,首推粵港澳大灣區“開戶易”產品與澳門“跨境錢包”支付業務。

          建設銀行致力于在生態場景中實現與用戶的共振,與小米金融建立戰略合作,推出線上開立數字賬戶“米金卡”及專屬定制化貨幣基金“米金寶”,在鄭州地鐵推出“刷臉過閘支付+會員錢包+地鐵周卡”服務新模式,搭建企業級非金融服務統一入口云商平臺,聚合“打車、單車、外賣、影票”等高頻生活場景和智慧政務、住房金融等剛需生態,打通從獲客活客到留存變現的數字化運營旅程。

          光大銀行持續打造云繳費“CEG”戰略,加速擴大“生活圈(C)、經營圈(E)、政務圈(G)”三大場景服務規模,成立云生活事業部,新增非稅云、社保云、物業云、醫療云、教育云,在云繳費客戶端上線理財、保險、證券、醫療、旅游、出國、家政、優惠券等8大生活頻道,加大電、水、燃、有線電視、通訊、供暖等6大公共基礎服務向省、市、縣三級縱深推進,覆蓋率顯著提升。

          截至2019年末,云繳費業務累計接入項目7203項,當年接入3162項,累計輸出機構415家,當年新增99家,繳費用戶3.78億戶,比上年增長49.41%,云繳費平臺月活用戶1.22億戶,繳費筆數16.45億筆,繳費金額3673.15億元,帶來中間業務收入4.27億元,同比增長45.24%。全年政府類項目繳費筆數5447.20萬筆。

六、API輸出場景

          隨著開放銀行的發展,API也成為了銀行嵌入各類場景實現服務輸出的有效途徑。

          工商銀行2019年發布發布智慧銀行生態系統ECOS,構建開放融合的跨界生態,成為國內最大的綜合金融服務“供應商”,通過API“走出去”,1000多個服務和產品做成標準化接口,開放給故宮博物院、國家電網、中國郵政等2000多家合作伙伴。

          招商銀行統一對外服務的“Open API平臺”支持API安全快捷輸出,服務金融支付、AI、智慧停車、智慧醫療等不同場景,賦能合作企業629家。

          浦發銀行于2018年率先在國內推出首個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后,2019年進一步做大API場景規模,提升創新場景影響力,推動平臺整體規模獲得快速增長。截至報告期末,公司累計發布400個API服務,對接合作伙伴應用210家,API交易數量超過16000萬筆,涉及賬戶管理、貸款融資、投資理財等九大類業務領域。

上一篇: 新網銀行黨委書記江海:后疫情時代銀行轉型思考

下一篇: 央行楊富玉:銀行業標準實踐為世界抗疫助力

版權所有(C)江西冠南科技有限公司        ICP備18014864號-1  

24小時客服熱線:0791-88240011
收縮
  • 0791-88240011
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_久青草无码视频在线播放_A无码国产激情视频_一个人免费观看在线高清